在那浩瀚的时空之海里,一个钢铁巨轮悄然浮现,它是北洋水师八大军舰中的平远舰。这个庞大的战舰拥有2100吨的排水量,长59.1米,宽11.85米,吃水深达3.96米。它的动力来源于2400匹马力的引擎,可以以每小时14节的速度航行。平远舰配备了260mm的一门主炮、150mm和47mm的小炮共三门,以及八门47mm机关炮。此外,它还装有两枚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这艘船不仅拥有坚固的防御系统,包括203毫米厚的炮塔装甲、51毫米厚的炮罩和甲板装甲以及弹药舱保护层,还有145名精锐士兵组成其战斗队伍,其中包括著名管带李和。在清朝时期,由福州船政局建造,这是一艘全钢甲巡洋舰,其建造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1886年12月7日龙骨安放,一年多后,即1888年1月29日,这艘战无不胜的大船正式完工,并命名为“龙威”号,其总造价高达524000两黄金。这艘军舰在试航过程中由林承谟和杨永年指挥,在1889年的5月15日和9月28日分别进行了成功测试后,被分配至福建水师。
随着时间推移,“龙威”号在1890年的5月16日加入北洋水师,并更改名称为“平远”。这艘强大的战舰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事迹——如黄海海战与威海卫之役。在激烈交火中,“平远”遭受重创,被击中24次弹药,但仍勇敢地坚守阵地,只失去15位英勇士兵。
最终,在1895年的2月17日,与其他清朝军艦一同向日本投降。当时仍旧由李和先生担任管带。他所领导下的“平远”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但依旧忠实于其职责直至最后。在1895年3月16日,“平远”成为日本海军的一部分,而到了1898年的3月21日,它被提升为一等炮舰,以示荣誉。
然而,最终,“平远”的故事并未迎来温暖而光明的人类历史结束。而是在1904年的9月18日,当它作为第七战队的一员参与到金州湾战斗期间,在鸠湾地区触雷沉没。这场悲剧发生之后,不久于1905年5月21日,该船被从记录中除籍。尽管如此,那些曾经穿越过风浪与战争、见证过时代变迁的人们,将永恒地铭记这一段令人敬畏又哀伤的地球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