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典故因为教育意义而成为后人引经据典的文化范本。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中鲜活的历史人物,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某种固定的模样:让梨的孔融谦恭友爱,自荐的毛遂聪明而自信……然而,这一切只是被人们有意无意阉割了的历史片段而已。当我们了解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主人公们后来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最终结局时,我们发现原来历史本身给后人留下的教训,远远比我们所了解、所想像更为深远也更为沉痛。
孔融竟然以“败伦乱礼”的罪名被处死
“孔融让梨”是一个流传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在吃梨时把大的留给哥哥吃,小的一些自己挑吃成为了尊重兄长、谦和克己等美德化身。但从小就声名在外的小孔融长大后并非温和谦恭,反而表现出偏激行为常做出滥杀无辜。据《艺文类聚》援引三国吴秦菁撰写《秦子》的记载,孔融北海相期间路遇一人哭祭亡父,便下令抓去,以不孝罪处死,并五个督邮催租皆判死刑执行。
自荐毛遂结局竟然是惨败而自刎身亡
战国时期秦兵攻赵国,被围邯郸危急之际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求救。选同行之人时平原君选择没有任何表现的人毛遂主动随行。在楚国会谈失败之后,毛遂手持宝剑走宫殿陈述利害关系,最终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军。此后得到了特别优待与器重,但燕国进犯赵军一战被杀,全军覆没,不得不面对悲剧结局自刎身亡。
六国封相苏秦临死竟玩了一出“碟中谍”
按照一般理解,最终两人的结局是孙敬走学者路线成为大学问家,而苏秦则腰挂六国相印成纵横家。但其实最后死亡透出了诡异色彩:遭齐政敌刺杀,为揪凶手,让齐王将自己五马分屍昭告天下自己是燕间谍,以悬赏引诱凶手出现。这一个匪夷所以思计划成功引诱刺客自动现身,但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苏秦其实确是燕间谍,他纵横捭阖的一生竟然是一个“谍中谍”的故事,他所有作为真实目的,就是消耗齐国力量。
举案齐眉夫妇终得善果
梁鸿以高尚节操闻名拒绝众多婚约,只愿嫁孟家的容貌抱歉女儿孟光。二人婚后志趣相同过清淡日子互敬互爱,每当梁鸿归来孟光端饭菜到他面前托盘举至眉目之间。"举案齐眉"成形容夫妻恩爱标准答案。不过关于梁鸿夫妇最终结局知之甚少。皋伯通见雇工能让其妻守礼断定梁高乃隐逸高人,将全家迁居供衣食用时间潜心著述成书十余篇去世安葬于著名刺客要离旁边。
通过这几例,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数英雄好汉都因为自己的错误或缺陷,最终落入悲剧命运。而对于那些曾经受到广泛赞誉的人物,其背后的真实故事往往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者政治斗争导致最终无法避免悲剧收场。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应该从这些史诗般的人物身上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从而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此外,对于那些曾经受宠若惊的人物,其遗忘后的真实故事,也许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那些隐藏在繁华都市背后的阴影,是不是也蕴含着某种人类共同的心理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