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权相。他的家族背景是魏郡王韩琦的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的甥恭淑皇后韩氏的叔祖。
早年入仕,先以恩荫官职逐步升迁至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他参与了对宋光宗退位和拥立宋宁宗赵扩为新的皇帝的宫廷政变。这一事件被称为“绍熙内禅”,并且因为这一功绩,他获得了“翼戴之功”而受到提拔。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韩侂胄开始排挤那些与他有竞争关系的人物,如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他还试图打击理学派,因为他们在朝廷中的影响力正在增长,并且他们对他的政策持批评态度。在庆元二年的某个时间点上,他成功地迫使赵汝愚出逃,并最终导致其去世。
在庆元三年和四年的某些时候里,韩侂胄继续巩固自己的权力,并试图通过禁绝理学来巩固他的统治。然而,这种策略最终失败了,因为许多士大夫仍然支持理学,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压制。此外,由于他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北方边境的问题,比如与金国的战争,这也削弱了他的政治基础。
最后,在开禧元年的某个时间点上,当时正值北伐准备阶段的时候,他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暗杀,这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在这之后,不久即遭到了金国人的示意下,被害身亡,其头颅甚至被送往金国作为证明。而这个事件本身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两国之间达成议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