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他们将人划分为等级,汉人的地位显得低下。儒家思想主导的汉人社会中,士农工商阶层中读书人的地位相对较高。不过,关于“九儒十丐”这一说法,其实是一个由两位南宋遗民所提出的概念,但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谢枋得和郑思肖这两位南宋遗民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过这个说法,但从他们的生平来看,他们都有明显的反元情绪,这可能导致了对元代社会情况的歪曲。由于二人均死于元初,对后期社会实际情况无从知晓,因此仅凭他们之言不足以作为判断元代读书人地位真实性的依据。
事实上,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元代并没有将全国人民划分为九儒十丐这样的严格等级制度。《大德六年》中的户籍制度记录了诸多职业和社会职能不同的户别,而并不支持“九儒十丐”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在蒙古人的统治下,读书人的地位会显得如此低下,这或许是因为蒙古贵族并不重视文官文化与学术知识,而更注重军事力量和骑射技巧。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读书人,也难以获得皇帝的青睐,更不用说与武将们相比的地位尊崇。
然而,在这被视为低下的角色中,有一些奇特的事态发展发生。在蒙古人的逻辑中,只要他们能够控制着马匹,那么天下的掌控权就永远属于他们。而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不会因为某个知识分子的言论而改变整个国家命运。这一理念,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受到了忽略,但仍然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繁荣存在于那个时代——比如《西厢记》和元曲诗词,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