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表示将实行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15年的惨烈侵略战争的结束。然而,即便是在《终战诏书》中,没有提及“投降”二字,这个词汇却成为了日本政府在今天仍然能够称之为“终战日”的原因之一。
对于日本人的记忆来说,那段时间似乎永远被遗忘了,就像他们履历表上的空白一样。在这期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注意到德国人对战争经历的坦诚承认,而日本人则选择忽视这一段历史。即使今日,一些高级官员还会访问靖国神社,而首相安倍晋三也会捐赠玉串料,这一行为激起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批评和愤怒。
在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中,她探讨了耻感文化如何影响了日本人的行为,无论是公开认错还是私下悔恨,都无法完全摆脱过去。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至今仍致力于收集纳粹罪证并向受害者道歉或提供补偿,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依然未能获得应有的补偿和尊重。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回忆,在日本投降时,他建议麦克阿瑟允许日军保留佩剑,因为这是对格兰特将军对罗伯特李所展现的一种礼貌。但最终麦克阿瑟改变主意,将这些佩剑没收。这一决定反映出,即使不给予他们佩剑,他们的心中也始终有着武器的渴望。而今天,尽管自卫队成立60周年后解禁集体自卫权,但这一决定并没有减轻人们对其历史动机的疑虑。
今年7月1日,在亚洲几乎找不到朋友的情况下,安倍晋三前往澳洲寻求友谊。这次旅行让他重新思考过往事件,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日军阵亡者献花。他认为这些士兵牺牲是现代日本存在的原因,但这种庆祝战争英雄主义的情绪与当年拒绝承担责任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70周年纪念临近,中国人民希望看到一个真正悔改、真诚道歉、面向未来而不是继续固守过去、日本人必须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不能立即采取行动,那么这样的期盼可能会再次变成遥不可及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