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耐根京剧票友的自嘲之谜

在那个清晨,朱耐根坐在他的小木桌前,手里拿着一支笔,一张纸。他想了想,然后开始写下:

为什么不愿意学京剧?

他抬头看了一眼镜框上挂着的照片,那是他年轻时的模样,他穿着一身正装,脸上带着一种无畏与自信。照片旁边是一个小横批,上面写着“南朱北王”。

朱耐根笑了笑,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学京剧。因为他已经是这个世界上的名人了。在北京,他被尊为票友;在上海、杭州、汉口和常州,他都曾以义务演出者的身份登台。

他的名字,在《京剧音韵概论》中有所提及,是谭鑫培真传之一。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早已习惯于人们称呼他为“南朱”,而与另一位票友王君直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

但即使如此,朱耐根仍然对自己的声音感到满足。他记得,当年苏少卿评价他的声腔时说:“如浮云遮月”,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天地间最柔美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耐根成了一个中年人的形象,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的热情和才华。人们开始叫他“耐二爷”,尊敬地将其视作票界宗师。而宝应票友居佑申、郭季良等人,都曾与他结拜过,他们深受其教益,而后来的宝应研习京剧者,也多半受到了他的影响。

甚至连夫人魏雅兰,也是一位票友。她们共同合作录制过唱片,《法场换子》、《梅龙镇》和《探母回令》,至今依旧成为研究谭派声腔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那些唱片现在存放在上海图书馆)。

当记忆回到过去,当听到那些古老而又生动的声音时,朱耐根的心里充满了温暖。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有许多人向他学习,但是真正走进这条道路的人寥寥,不愿意学京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对于像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已经太宽广,他们需要的是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跟随别人的脚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