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宫廷是权力斗争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舞台。汉朝宫廷的兴衰更替,是一段曲折而复杂的历史篇章。
西汉时期,吕后掌握大权,她不仅杀害了少帝,还另立常山王刘义为新帝。但这一安排很快被刘氏宗族与大臣周勃等人所推翻,他们诛杀了诸吕,并废少帝,立代王刘恒为新帝。随着时间的推移,霍光等人又废去了昌邑王刘贺。而到了公元5年,由于王莽毒死汉平帝刘衎,他自居摄皇位,最终在公元8年或9年,即皇位,这标志着汉朝灭亡,新朝建立。
东汉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宫廷政变。公元92年,当时的宦官郑众与太后和帝之间发生冲突,被迫收回其印绶。在207年的事件中,一些宦官试图篡夺政权,但最终失败。此外,还有多次关于皇室继承人的辩论,比如安帝被废、阎后控制局面以及孙程等宦官拥立顺帝之事。
然而,在这场政治风浪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血腥和悲剧。在268年的某个时候,大将军窦武与中常侍曹节之间爆发冲突,最终窦武战败身亡。而到了289年,当灵帝去世之后,其子辩即位成为少主,但不久便遭到何进及董卓等人的挤占,最终导致东汉灭亡,只有220年的献帝禅让给魏国,使得东汉走向了历史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