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覆亡的不孝皇帝:宋孝宗赵昚背后的社会腐败与动荡
在宋朝末年,虽然有位被誉为“大宋朝的不孝皇帝”的人,但他本身就是一位极具孝心的君主。赵昚,即宋孝宗,虽非亲生父子,却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尽力侍奉,就像亲生父亲母亲一样。他无论大小事都要商量一番,甚至即使是太上皇的一些无理要求,他也会设法满足,以至于得罪了满朝文武。
然而,这位极其孝顺的皇帝却培养出一个完全不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儿子赵惇,也就是光宗。在继承皇位前,赵惇表现出了谦恭有礼、勤奋好学的一面,但继位后,他变得完全不同。尽管最初还维持了一定的形式主义,每个月四次向父亲请安,有时还陪宴饮游玩,但很快就烦恼于这些例行公事,不愿意再做出那些“做作”。这种态度让过于重感情的父亲感到郁闷。
有一次,赵惇率领内外大臣和嫔妃们游览聚景园,没有邀请孤零零呆在重华宫的父亲,大臣们急上奏章,说这是违反了当初光宗侍奉高宗的情形。而且,在一次接到玉杯时,由于愤怒而打碎它的事故,更遭到了父亲的心疼。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几乎不去见父亲,这种行为在以“道德”治天下的时代中,是一种极大的背叛。于是,无论是宫廷内部还是社会各界,都纷纷议论这件事情,并要求光宗履行作为儿子的责任。但赵惇似乎毫无反应,对此置之不理。这让已经伤透心肺的大明祖孙三代关系更加恶化。
更糟糕的是,他的妻子李凤娘,也是一名极端残忍和专横的人。她独霸后宫,不仅谋杀了贵妃,还用手段诬陷其他宫女。她甚至派人给丈夫送去两只手来威胁他,让他害怕得半死。而她对于家族成员之间关系也是不断离间者,她从未停止过搬弄是非,从太子妃到成为皇后,她都在高宗、孝宗、太子的关系中播下仇恨种子,使得祖孙三代相互猜忌紧张。
最终,当立储的问题出现时,由于李凤娘想要立自己的孩子,而太上皇犹豫未决,她直接指责说:“我是你家三书六礼明媒正娶来的,你家的孩子又是我亲生的,为何不能立为太子?”这个冲突使得已经抑郁成疾的地球驾鹤成仙。然而,即使如此悲剧发生之后,儿子依然没有参与丧葬仪式,只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享乐,不顾家庭丧失尊严和荣耀的情况。这一切只是表明了富贵之家同样难免悲剧重演,与贫贱夫妻百事哀相比,他们所受的心酸才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