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贡献的400周年之际,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携手举办了“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使者”展览。该展览于2010年2月至7月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巡展,并在上海博物馆的4月2日至5月23日期间举行,共展示113件文物,其中包括62件意大利文物和51件中国文物。
利玛窦(1552-1610),又称西泰,是一位变更了西方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他于1578年离开里斯本,经过四年的航行后抵达澳门,然后踏上了中国的大陆。在他的旅程中,他不仅学习了汉语,还应用了超人的记忆力来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如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和光学等。
利玛窦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在明朝时期开启了一扇通往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他使用信仰、友爱以及欧洲数学、天文学和精密仪器等工具,为东西方文化之间建立起桥梁。他的工作不仅帮助欧洲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深层次互动。
展览中的12个房间,就像是一座宏伟的“记忆宫殿”,每个房间都专注于探索不同方面的历史事实,以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呈现出一个时代。从故乡到新生,再到辉煌,“无用之物”的故事被重新解读,让我们回望那个充满奇迹与挑战时期,当人类利用科学与艺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这些房间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上的气息,与那些勇敢追求知识的人们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