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为何有16位却只有13座陵墓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永乐十九年迁都,从此明朝根植于北方,除“南明王朝”外,大多皇帝在当时的北京寿终正寝。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南京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咸丰三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大部分木结构建筑毁坏。

建文帝朱允炆没有葬进十三陵,有说法是他逃往海外,有人认为他在某寺庙当了和尚,一直活到七八十岁才逝去。这一问题至今下落不明。

景泰帝朱祁玉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他被立为监国后,因为也先多次用皇帝来威胁 明朝,所以立他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他的年号景泰期间,他患病,让大将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但后来石亨想拥立英宗复辟成功,被杀于谦等人。景泰帝死后被封成王,但丢失了皇位,最终葬于金山,而不是安葬于十三陵中。

因此,只有13座陵墓的是因为开国皇帝、建文帝以及景泰后的特殊情况。而其他15位皇帝均葬于位于北京昌平北面天寿山,因而有今天的北京十三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