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史之乱平息之后,中央政权的影响力逐渐削弱,形成了与中央政府抗衡的藩镇体系。这些强大的藩镇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并且不再向中央缴纳赋税。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这导致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在德宗时期爆发了四王二帝之乱,充分暴露了藩镇的野心勃勃。顺宗时期虽然尝试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但最终未能成功。
当宪宗即位,他面临着一个危机四伏、矛盾纠葛复杂的局面。他深知前朝经验教训,并抓住机会进行治理,决心削弱藩镇势力。在他的努力下,一段中兴局面的景象出现。这段历史被称为“元和中兴”,指的是宪宗治国有方,使得国家一度回到正轨。
各地藩镇由于长时间的战乱而相继削弱,在这个机会点上,唐政府利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这些地方军事领主,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重新夺回控制权,使得唐王朝重新实现统一,这是“元和中兴”所展现的一幕。
然而,即便是在这短暂的稳定期间,外部威胁如吐蕃、回纥、南诏等仍然存在。而内部问题,如宦官掌权、私兵变起甚至皇帝被宦官拥立,也成为唐朝巨大挑战之一。
直到元和十五年(820年),因皇位继承问题,被内常侍陈弘志与王守澄毒杀后,其子穆宗继位。这标志着“元和中兴”的结束,也揭示出尽管这一时期具有短暂恢复,但并没有根本解决导致割据分裂根源的问题。随后,不久又陷入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