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述的是明朝的衰落,特别是在万历时期的故事。万历时期持续了48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十年,由于皇帝还很年轻,张居正掌握着大权,他努力维持隆庆和嘉靖时代的稳定;但随着居正去世后,皇帝亲自处理国事,并任用了一群温顺、善于取悦的人作为宰相,他们更关心如何积累财富,而不是国家大计,这是“醉梦”的时候;到了第46年,当清太祖公开宣布起兵并占领辽沈地区的时候,明朝已经无法挽回,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标志着与清朝之间的决裂。
《明史》中提到:“神宗在位不久,就由江陵当政,对名义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国家几乎达到富强之境。”然而,《明史》也指出:“明朝亡故实因神宗。”这意味着尽管神宗开始时有希望,但最终却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1587年的万历十五年,看似平静无事,却是大明帝国走向衰败的一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皇帝励精图治还是安逸享乐,无论是首辅调和或苟且,都没有能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文官们廉洁奉公或贪污舞弊,一些思想家极端进步或绝对保守,最终都达不到实际效果,因此我们的故事只能以悲剧收场。那个年的记录,是一部失败历史总结。
孟森在《明史讲义》中写道:“从正、嘉以后,大明就开始衰弱,再到万历时代则更加严重。 明朝灭亡之兆,在于万历时期。”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深刻地分析了这一点:“长时间怠政造成中央瘫痪、内部争斗不断、国库空虚、边疆放弃,使得辽东形势变得非常糟糕,即使努尔哈赤乘机崛起,也难以挽回局面。”
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也指出了这一点:“长达二十多年的怠政,让国家元气大伤,加速了边陲危机,从而促成了努尔哈赤崛起。”
综上所述,我将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万历时期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