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2年(周桓王8年,郑庄公32年),郑庄公与齐国、鲁国联合筹划秋季攻打许国。就在这时,他下令制作一面巨大的旗子,上书“奉天讨罪”四字,旗竿高达三丈三尺,并将其悬挂在兵车上作为战车。同时,他发布命令:“谁能勇敢地拿着这面大旗当先锋,即可获得此战车。”不久,一位黑脸、重眉、胡须满面的老将军瑕叔盈挺身而出说:“我行!”他双手拔起旗竿,走三步退三步,将大旗插回车上。士兵们为之喝彩。
接着,一位红脸的将军颍考叔自告奋勇,说:“单是拿着走三步,不算什么。我能用这面旗子当长矛耍!”他灵活运使那面大旗,飘扬得让人眼花缭乱。观者都被吸引了目光,甚至连头发都跟着那个飞舞的风吹动了。
然而,这场争夺却引出了一个美丽白脸的将军公孙子都。他原本是一名骄傲自大的贵族,与颍考叔素有不和。这次,他气愤地说:“你行,我就不行?”颍考叔见他来势汹汹,便迅速拉着车逃去,而公孙子都则追赶过去。在这种紧张刺激的情况下,他们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进行一场模拟战斗。
随后,大战果断地爆发,最终郑庄公带领联军成功攻破许国城墙。不料,在庆祝胜利之际,一箭射穿了颅后的老虎般英勇的首领——颍考叔。他的死因成为了一个谜团,让所有人都不禁怀疑:究竟是谁的手臂射杀了这个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谜团未曾解开,但它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上的传奇故事,被后世传唱为对忠诚与勇气的一种纪念。而那些参与过这场争夺的大人物们,也从中悟到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英雄ism不是凶猛,而是无私和正义;真正的荣耀并非来自于个人,却来自于集体与国家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