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金国灭亡的希望渺茫

两宋朝廷对武将的控制力度之大,堪比古今无匹。南宋初年虽下放了一些权力,但确保了不会导致武将过度膨胀。例如,钱粮方面,除了川陕地区自行解决外,三大宣抚司的粮草供应由转运司负责调配,并由中书门下省严密监督使用。此外,绍兴七年允许各宣抚司“营田”,即军队可以种地或从事买卖,以此缓解部分钱粮问题。而在军队管理上,由于兵权分离,一般只有在出征时临时指定“帅臣”统领兵马。南宋初期,每个宣抚司都有其固定的军队,大部分是朝廷直接调配给宣抚司的“分隶”。岳飞麾下的牛皋、董先、王俊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

经过多年的战乱和刘豫的掠夺,使得河南一带出现了空前的大饥荒,民众几乎没有食物可吃。当抗旨北伐成为必然,无疑意味着朝廷将停止对他们的补给。“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卤,这是我军中人的豪迈态度”的岳飞部将们因此陷入绝境。在接连不断的班师诏书面世后,每位将领都明白继续用兵便是公开反叛。这时候,即使以著称于世的岳家军能否依旧听命,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要维持占据的地盘,就必须分兵防守。而当时岳飞曾估计,要完成北伐所需精兵二十万,而岳家军巅峰时期的人数仅有十万左右,加上水师无法用于北伐,以及荆襄防线需要留守,只能派遣六、七万人进行北伐,因此,当班师诏书相继发布后,不同将领纷纷请求撤回部队。作为杰出的军事家,“飞亦以为不可留”。

如若继续北伐灭金,则胜利概率几乎为零。在这次北伐中原之前,全程都是基于金国毁约再次南侵这一前提展开,与宋高宗并无主动收复失地的心思,只是迫于敌情不得已做出的姿态。甚至向岳飞传达命令的是李若虚,他告诉岳飞:“谕以面得上旨,兵不可轻动。”也就是说宋高宗并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坚信这是行动的时候,他与李若虚就讨论了当前形势,最终取得了李若虚同意他的计划。

战争迅速展开,在短时间内成功收复河南省的一些地区,如汝南、许昌、淮阳和郑州附近区域。这近乎奇迹般的情况让他们距离重建被金国占领的地方——开封只剩百余里之遥。不久之后,他们又攻克了洛阳,将战果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完颜兀术并不愿意接受失败,他选出了五千名精锐骑士发起突袭,对抗驻扎在郾城的八千名援助到来的新归来战士们及本土驻扎人员双方交手直至傍晚才告结束。在那之后他聚集三万人马进攻颍昌府,那里的三万名战士则准备好迎敌。一系列恶斗持续数十轮,最终在日落时刻金兵败退而去,这场战斗证明了两个骑兵强悍力量之间激烈对决,是自元日交恶以来最壮观的一场较量。在这里,为首的是完颜兀术惊叹道:“撼山易,但撼住勇猛如我等难矣!”

尽管如此,此次长驱深入虽然取得辉煌成果,而且颇显义旗飘扬,更受到了周边群起响应义愤填胸者支援,从而杀伤更多金国官员。但如果此刻依旧继续向前推进,有望收复失去半个国家的大都——开封的话,或许还会有希望。但考虑到这段时间内不断遭遇血腥战斗,再加上缺乏足够补充自己的力量以及稳定休息时间,同时还要兼顾既获得土地但仍需保护这些土地的事务,这一切都会极大影响整体作战能力。

更何况,在整个过程中,大多数参与作战的人已经顺从皇帝指令悉数返回,而剩下的那些孤立无援且孤注一掷的人则被困于危险境地。如果只是这样下去,即使造成重大损害给敌方,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综以上因素看来,如果要进一步消灭全盛状态中的金国,那么胜利几率基本为零!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