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忆起一个古老的成语——洛阳纸贵,它形容了一些作品在某一时期内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出自晋朝左思的三都赋,他写完后立刻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广泛传抄,结果是洛阳的纸张价格上涨了。
关于左思的来历,我知道他是一位西晋时期的人物,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他的童年生活平淡无奇,不被人看重甚至父亲对他说:“你这已经成人了,但你的才学还不如我小时候。”这句话深深刺激了左思,他开始努力学习。
他的父亲曾经从小官吏做到御史高位,而左思20岁那年,他妹妹被选进宫中成为妃子,全家因此搬迁到国都洛阳。在那里,左思有机会接触更多文人雅士,这也促进了他的文学水平提高。他受到过东汉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的启发,并决定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王朝分别治理的城市作为题材创作类似的作品。
经过十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完成了《三都赋》但当初并未获得好评,只有后来几位名人的支持才使其名声大噪。由于人们争相抄写导致“洛阳纸贵”的现象发生。这件事也让我想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着产品供需关系,以及著作权保护的问题。而“众口皆碑”则是用来形容人们普遍认为某事或某人的优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