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尽管楚军实力强大,但狐偃提出用欺诈手段对付楚军,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不同意这种做法,他以“竭泽而渔”和“焚蔽而田”的比喻来警告说,这种短视的策略虽然能立即取得成功,但将导致长远的损失,就像清空鱼池后第二年无鱼,或是烧光森林后第二年无兽一样不可持续。
面对压倒性的敌人优势,晋文公还是选择了采用狐偃的计谋。他先是假装遵守自己之前向楚庄王许下的退兵诺言,然后三次后撤,以避免直接冲突并等待最佳时机与地形相结合发动反击。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正面交战,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到了惨败。在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中,楚国失败了,其领兵将领成得臣也受到了挫折。
故事中的智慧教训被人们广泛传颂,并演变成了“竭泽而渔”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后果的手段或行为。这场历史上的较量,也让我们认识到智谋与勇气并重,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下,要有超越眼前的明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