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淀书卷滴血

在那段被后人称颂为“罄竹难书”的历史篇章中,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和李渊的篡夺交织成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正当突厥势力强大时,李渊既虑于突厥之患,又图以之助己。于是,他与始毕可汗达成了协议:若攻入长安,则民众土地归唐,而金玉缯帛则归突厥。

为了赢得民心,李渊不仅大开粮仓救灾,还招募义兵。但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严格检阅和练习,因此在战场上付出极大的代价。此时,一位名叫李密的人,在河南省东部领导着一股农民起义军,他们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这篇文章对隋炀帝进行了严苛的批评,其中有这样两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意味着用完南山所有的竹子来记录隋炀帝的罪行,也写不完;用东海的大浪来洗涤他的罪恶,也无法清除。这句话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那个时代深重的黑暗和巨大的不公。

这段文字如同火炬一样,在全国传播开来,每个人都争相传阅,它使得李密声望更是日益高涨。他甚至受到其他反抗派领袖们的一致认可,有窦建德、徐圆朗等人纷纷上表劝请他登基。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密保持了谨慎,他认为首先要解决洛阳城的问题,然后才能考虑更远大的目标。

另一方面,面对这样的局势,隋朝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拉拢力量。他们遣使向李密通报友好,但这种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李密自信自己的实力雄厚。他要求 李渊亲自带领几千精骑到河南,与他会面,并担任盟主。而对于这一要求,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都可能导致新的矛盾和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一种方式,即拍马屁,使对方更加骄傲,从而获得更多时间观察形势发展。

最终,这种策略成功实施了。当温大雅回复给 李密时,他在信中表示:“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者,无他莫我及。”这是一个承诺,如果不是因为有人提议,那么只有一个人能够成为天子的角色——就是你。这种言辞让 李密感到非常满意,从此之后,对于 李渊充满信任。在这个过程中,“罄竹难书”成为了一个典故,用以形容那些因其庞大而无法一一列举的事业或过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