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是东汉时期荀悦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总共有三十卷。荀悦字仲豫,他非常喜欢写作。在献帝的时代,他曾担任侍讲,后来升迁到秘书监和侍中这样的高位。他不仅写了《汉纪》,还有一些其他的著作,比如《申鉴》。
献帝认为班固的《汉书》太复杂难以读懂,所以在建安三年的时候,就命令荀悦按照《左传》的编纂方法来撰写《汉纪》,并在建安五年完成了这部作品。这本书大约有十八万字,远少于班固的《汉书》的长度。它记载了从西汉开国(前206年)直到王莽篡夺政权(公元23年)的历史。
荀悦撰写《汉纪》的主要目的是简化和修订之前已经存在的材料,使其更加容易理解。虽然内容基本上都出现在了班固的《汉书》里,但也有少数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对王仁和王闳等人的谏言,这些都是没有在《汉书》中提到的。
最重要的是,《汉纪》的出现使得编年体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段,它与之前的紀傳體并行,不再局限于某一类型,而是成为两种基本史学形式之一。该书中的“荀悈曰”的部分很多时候是基于具体事件进行评论政治得失,以简洁明快之笔为人称道。此外,该书记载更常见于四库全书版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