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百度云兄弟成君臣的社会盛世

在秦朝的统治之下,帝权的性质虽然一致,但各个朝代的建立方式却迥异。从秦帝国的崛起看,它是长期内忧外患、强者斗争后的结果。相比之下,晋、隋、唐、宋则是在旧政权内部由大贵族或军阀通过反叛手段夺取政权。而元和清两朝,则是外部强国入侵导致中原汉族政权瓦解,从而形成了异族统治。除了汉和明两个朝代,其它所有政权都是由“匹夫起事”所创立。

汉和明这两个政治体系有着两大显著特征:首先,这两个新兴政权完全凭借自力更生打下江山,其领导人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而非其他时代统治集团内部早已确定。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前,商鞅变法已经让秦国成为列强;晋室司马氏早在曹魏时期就有司马懿这样的威胁者;隋文帝在灭周前就在朝中掌握绝对力量;唐高祖与宋太祖都是军阀,他们早已拥有全局。而元清两朝,更是一次完整独立的异族政权取代了中原汉族。

其次,这两个时代天下的未定之世群雄并起,“起事”的领袖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联盟,内部存在主从关系(后来演变为君臣),但许多成员都有重大功勋、实力及资本,即所谓“功高震主”。无论刘邦还是朱元璋,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既是主子,又像兄弟一样,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于领袖构成潜在挑战。

李自成和洪秀全领导的集团同样具备这些特征,最终覆灭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发作所致。在以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国家,一旦结束了打天下的任务,就必须面对豪强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免再次陷入危机。因此,我们看到,只有汉末及明初出现了大规模杀掉功臣的情形。

刘邦用几年时间除去了韩信等多位异姓王,而朱元璋稳扎稳打消除了李善长等一众同志。这并非出于个人情感或道德问题,而是由于对于权力的本质认识。当面对那些具有巨大战绩和智慧的人才时,即使愿意基于感情处理,也难保不动心思,因为那份巨大的力量谁也承受不住,不过超凡入圣即可例外。在称兄道弟意味着平等,这种关系极其危险,在患难时能成为事业上的支持,但一旦达到分享福祉的时候,它便可能转化为对中央集權威胁,是血流成河清洗不可避免的一步。

总结来说,帝制本质是一个家族统治所有家族,它并不依赖公信而依赖血液。一方面要让别人的血流尽去,将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消除干净。一方面,要将全部力量笼罩在自己的家谱中的亲属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异姓王”必被刘邦铲除,而徐达等势力不能容忍朱元璋。此路只有通过血腥才能解决问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