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49至2022年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始末回顾与反思

日本乘机占领德国山东势力范围的始末,反复回顾与深刻反思

1914年8月初,称为同盟国的德、奥一方国家和称为协约国的法、英、俄一方国家相继向对方宣战。由于这些主要参战国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他们都拉拢中国,以期保有并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8月23日,日本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要求中国把黄河以南划为中立区,以便日军行军,要中方撤出胶济铁路沿线及潍县一带的驻军。

袁世凯向他在辛亥时就熟识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求计。朱告诉袁:日本已经参加协约国,英国不能盟友欺负盟友。如中国对德、奥宣战,我们都是协约国,我们不能看着盟友欺负盟友,这事情就好办了。袁世凯表示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出兵欧洲。朱尔典说可以不出兵,只要精神上和物质上尽可能地支持就是尽了盟友义务。袁世凯应允。

10月28日,日军包围青岛要塞,德皇威廉二世电令德军坚守,“战至最后一人”。11月7日日军攻下青岛,德军要塞司令向守备部队下了投降令。10日,日军司令神尾与德国胶州总督华尔德举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移让礼”。

1917年3月初,一艘载有500多名中国劳工的法国邮船被 德國潜艇击沉。这次事件激发了中国政府外交部照会 德國公使,并宣布断绝外交关系。但是没有宣布参战。

4月6日美国对 德國 宣战,这触及到了 中国政府 是否参战的问题。这时 日本 已经和 英、法、俄秘密达成谅解,将来他们承认 日本 在 山东 的权利;段祺瑞政府交给 日本 三个兵工厂由 日本 代为整理,并请 日本 军官帮助 中国 政府练兵,以及获得 一亿 日元援助。

1919年1月18 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后问题国际会议。在此期间,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利益,不仅未能解决山东问题,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爭伏筆。此後中國代表團因對山東問題感到不滿而決定不簽字,並發表聲明:“媾和會議,对於解决山東問題以不予中國以公道,是中國非牲其正義公道愛國之義務不能接受。”

通过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尽管作为一个参战国家,但实际上各种帝国主义列强继续进行分割,即使是在一次世界大戦后的国际会议上,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中华民国内政动荡,加剧民族危机,为后续历史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出了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对于弱小国家影响力的巨大压迫和剥削。在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到2022年的现在,这些历史教训依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对未来持警惕态度,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而不断努力斗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