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变迁中按图索骥的典故又该如何解读

词目:按图索骥

释义:指机械地按照既定的模式或方法进行工作,不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原意比喻寻找马匹时只看外表,现今则形容办事方式过于死板、不够灵活。

出处:《后南柯·访旧》中提到“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反映了当时官僚体制中的问题,即人才选拔和使用上的局限性。

近义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机械重复

反义词:见机行事、灵活应变

灯谜:“悲鸿画马,伯乐来相”(打一成语)

歇后语:“伯乐儿子找马”(打一成语)

押韵词:东道之谊、敝盖不弃、沈声静气、焮天铄地、熏莸同器、两雄不并立、高论谹议、大智若愚

孙阳有个儿子,他拿起父亲写的《相马经》,认为用这本书就能轻易找到好马。他照着书上画的样子去找,一无所获。接着,他又按照书上描述的特点去寻找,最终发现了一匹蹄子略显差劣但其他条件符合千里马标准的野驴,便兴奋地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只是它有点喜欢跳跃。”父亲一看,就感到既心疼又无奈,说:“可惜,这匹野驴太喜欢跳了,所以不能用来拉车。”然后他幽默地说:“这就是我们说的‘按图索骥’。”

这个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的是一种机械性的工作方式,它忽视了实际情况和变化,不适应新的环境。这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其中包括学习和工作中的死板教条主义,以及对新知识、新方法的一贯抵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只是盲目遵循传统做法,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他们可能因为缺乏创新精神而错失机会,也可能因为过于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在今天,这种行为被普遍认为是不合理和有害的,因为它们限制了个人发展,也阻碍了社会进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