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开始世界历史的篇章被书写丛日云编织通识教育的灵魂之歌

通识教育的使命是培养现代文明教养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西方的通识教育经验给我们启发,但我们应认识到中国社会特殊性。我们的学生在上学前受到什么影响?媒体如何塑造他们精神世界?基于此,我们思考通识教育应该传授什么内容?

从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深刻感知,通识教育不仅形式问题,更关键是“所谓‘通识’仅仅是知识问题吗?”它的目标是什么?价值标准是什么?要创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这个“灵魂”是什么?这可能是今天讨论通識教育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国外,人们把通識教育理解为全才或全能,国内很多人也主要从这个角度理解。但这种理解片面,它仍然是几十年来人才培养思路。为什么搞通識教育? 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特别像北航这样的学校,包括学院路上的专科性学院进行专科性教学,不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进行通識教育才能培养出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思路只讲知识不讲价值,以人才培养取代人的培养,是一种严重误导。

我把课程体系视为现代文明价值传播的主要渠道。为了承担这一使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正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现代文明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社会发展趋向是什么? 由此确定我们需要向学生传播哪些价值观。

儒家主导了中国传统社会,它与那个时代相契合。但是在现代社会发生变化,要培育公民文化,就必须向他们传播现代文明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抛弃那些与现代化不适应或相悖离的内容,无论是儒家还是毛泽东时代遗产,都不能满足建设现代文明和公民文化需求。

现在,让我谈谈“中华文明”的复兴。我习惯称之为“中华文化”。根据我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复兴不是恢复过去,而是成功地将其融入现今。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知识体系和文化汇流,当代人就是这种混合产物大家都是混血儿。但这种汇流结果显示西方文化和知识体系在当下占据优势,因此许多基本价值起源于西方这是一种历史事实。

虽然这些基本价值起源于西方但植根于人性的要求,以现代生活为支撑。如果人们选择了现代生活,他们只能接受modern 文化系统。在各种意识形态自由竞争环境里,modern 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强大的基础就是人类和社会的modern 化,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美国也有阿米希人,他们拒绝技术发明、电力使用等拒绝modern 生活方式,但这里并非如此。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在modern 文化建设上远离了古老时期,我们已生根发芽,其成长不可逆转,即使维护者也用modern 文化解释它们。你不能在几乎完全modern 的情况下去恢复旧日教诲,用新old 观念对下一代说话而不是new 概念。而且有人认为官方改革叫做"打左灯朝右转"这样拧巴做法带来了很大问题。在理论上打左灯合法向右转悄无声息减少阻力但有人指着你的旗帜说你走错了怎么办再次变方向没有合法依据。在我看来,一些保守主义者挂着倒挡眼睛却朝后看承认要搞宪政但回头寻找资源让孔子成为引路人也有的人虽声称前进却挂着倒挡这样的作法非常危险会模糊真正目的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