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伊洛瓦底江流域孕育了一个名为骠国的佛教古国。都城卑谬,是一座被中国史籍记载的文化繁荣之地,下辖18个属国。尽管骠国已不复存在,但它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智慧至今仍在社会中回响。
简介
骠国,也称Pyu王国,是由缅甸骠人(pyū)在7~9世纪建立的古代文明。在今天的缅甸境内,伊洛瓦底江下游附近,有一座被称作卑蔑的大城市,这里曾是唐代文献中所述圆形砖城的地方,都城周长达160里,有12座门。
骠国的人民属于藏缅系的一支,现在已经消失,或许是缅人的前身。他们以自己的种族名称“Pyu”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从魏晋时期开始,如《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等书籍便记录了这个名字,而同样的名字也出现在剽、僄、缥、漂越等不同的译名之中。
向达注释指出:“僄越、剽国乃四世纪时缅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汉譯作騶”,此即东汉两次朝贡掸國的一稱。当时指的是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为都城时统治着缅甸种族的人们。
832年(唐大和六年),骠国内部发生变动,被南诏攻陷而最终灭亡,从此逐渐衰落,被后来的蒲甘王国所取代,并与当地的居民相互融合,最终成为现代缅甸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中国的关系
801年(唐贞元十七年),由于南诏王异牟寻引荐,骠国内王雍羌派遣其子舒难陀率领乐队和舞蹈家前往成都献上十二曲乐曲及三十五位乐工。这段历史展示了两个国家之间友好交流的情景,当时,他们演奏音乐使用海螺壳和精美铜鼓伴奏,这些铜鼓与当时“南蛮”富豪拥有的铜鼓极为相似。唐德宗授予该地区太常卿及舒难陀太仆卿尊号。而中国诗人白居易甚至写下了赞颂这段历史的一首诗,以及对此事有详尽描述的《新唐书·騶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