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已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雍正元年(1721年)起,它便为清朝皇宫提供药品,服务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段历史使得同仁堂成为了制药艺术的典范,其产品因“独特配方、上乘选料、精湛工艺、显著疗效”而广受好评。
2、“狗不理” “狗不理”的包子,以其100多年的历史和传统手艺而闻名。据说,“狗不理”这个名字是对一个学徒的昵称,他后来继承了师傅的事业,并开设了一家小铺专门卖给码头船夫和商贩。这家店没有大字号招牌,但由于主人诚实守信,手艺高超,因此“狗不理”的包子很快就声名鹊起,一传十,十传百。
3、全聚德烤鸭店 中国烤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已经有了烤鸭的记载,而到了明清两代,它便成为宫廷常食之物。位于前门大街东侧的是全聚德烤鸭店,由河北人杨传仁创办于光绪三年(1864)。它以挂炉烤制方式闻名,不仅质量上乘,而且还因为其独特的手艺而享誉国内外。
4、“泥人张“彩塑 天津泥人艺术从乾隆至嘉庆时期就已开始崭露头角,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泥人张”的彩塑。他将捏泥人的艺术推向圆塑艺术新境界,再加上色彩装饰,使其风格独具一格。“泥人张”的作品既能体现民间习俗,也能借鉴戏剧故事,或取材于《水浒》《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形似,更能表现出神韵兼备。
5、内联升鞋店 老北京居民对于内联升布鞋情有独钟,这种布鞋由赵廷于1853年冬在东江米巷开设的小铺所生产。赵廷曾在一家鞋作坊做过徒弟,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经验。后来,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帮助他开办这家鞋店。内联升制作出的朝靴底部厚达32层,却轻巧且无声走路,让穿着者既稳重又气派。
6、荣宝斋 荣宝斋始建于康熙十一年,是老字号之一,以经营南纸著称。在困难时期,将原来的松竹斋更名为荣宝斋,并请书法大家陆润庠题写匾额。此外,该茶庄以木板水印技术闻名全国,现在的大匾是郭沫若所书。
7、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紧邻同仁堂药店,其创始人张文卿于1908年建立。这家茶馆以提供优质且价格亲民的茶叶著称,与其他字号相比,可供选择更多样化,同时售价更低,有助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8、瑞蚨祥 清末孟洛川投资巨资,在大栅栏开设瑞蚨祥绸布店,此后生意兴隆并迅速扩展至40万两白银资金规模,最终成为京城知名商行之一。此外,瑞蚨祥皮货以品质优良及品种齐全闻誉京城乃至亚洲北部地区,每种皮革都经过严格筛选入库销售,从海龙到紫貂再到滩羊皮,无一不是精品级别商品。
9、大栅栏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烧麦馆成立于乾隆三年,是北京百岁老店之一。当乾隆帝微服私访途经此地,便进餐用膳并题写“都一处”匾额,为此场所带来了盛况之后,大栅栏的大众皆知此地即为传奇之地,如今仍旧维持着那份辉煌与美好的往事留念感受。而现在,该地方还有郭沫若题写的大匾作为纪念标志,展示出这一文化遗产久远且珍贵的地位与重要性。
10、高德楼戏院
高德楼戏院位于宣武区大栅栏西口,是老北京最早建立的一座现代化剧院。大约在1796年建成,即同时期巴黎歌剧院、中欧斯卡拉歌剧院以及莫斯科国家音乐剧院被建造起来,这座古老戏台见证了许多演员和演员们发迹的地方,其中包括程长庚、三胜梅巧玲等当代表演者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