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同仁堂 在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同仁堂以其卓越的药品质量和严谨的制药工艺,为数百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雍正时期起,它便成为了供奉于皇宫御药房的重要药材提供者,长达188年,这段辉煌历程铸就了同仁堂独有的精益求精精神,其产品因“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广受好评。
2、“狗不理” “狗不理”的包子,一传十,十传百,最终成为了一种流行于民间的美食。据说,这家店在运河码头开设,小铺经营,却因师傅逝世而独立经营。凭借一手好技术和老诚实做事态度,“狗不理”迅速赢得了顾客青睐,并且因为与小名“狗不理”联系起来,使得这款包子最终走红。
3、全聚德烤鸭店 中国烤鸭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便有记载。在明清两代,它已是宫廷常用佳肴,对外传入后,更是引起了民众对此美食的一场热潮。位于前门大街东侧的全聚德烤鸭店,在1864年由杨传仁创办,以挂炉烤制技艺闻名遐迩。
4、“泥人张“彩塑 天津泥人艺术在乾隆到嘉庆年间即已声誉昭彰,而“泥人张”的彩塑更是将这一艺术推向高峰。他巧妙地运用色彩与道具,将捏泥人的艺术提升至圆形塑造之境界,不仅形式生动,而且内涵丰富,与古典文学作品相结合,让观赏者感受到一种神似又超越现实的人物魅力。
5、内联升鞋店 老北京爱穿内联升布鞋,这家老字号自1853年冬天成立以来,就已经拥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一位叫赵廷的人,他在东江米巷开设了一家小型鞋作坊,由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帮助他扩大规模。这家的布鞋以厚重实体、高质面料和耐用的设计闻名,既舒适又气派,是老北京人们喜爱的一种非凡服饰。
6、荣宝斋 荣宝斋源远流长,从1672年的松竹斋发展至1894年的荣宝斋,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家书画材料商最初只是一家小型南纸店,因承办官卷官折而闻名,也曾因为经营困难改过一次名字,但最终定下现在这个名字并请国学大师陆润庠题匾,为其增添了更多文化底蕴。此外,它还以木板水印闻名中外,是中国书法界的一个亮点之一。
7、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坐落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之地,此地紧邻同仁堂药店。一直以来,该茶庄都致力于制作各种特色茶叶,并努力降低价格,以吸引顾客。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之后,该茶庄更是通过自己生产高品质茶叶来保持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亲民的价格政策。
8、瑞蚨祥
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孟洛川投资八万两白银,在济南开设了一家山东寨子布商店,然后又转移到京城的大栅栏。在这里,他参照《淮南子》、《搜神记》的典故,将商号命名为“瑞蚨祥”。七个月后,该商号就拥有40万两白银资金,被誉为京城第一善良祥业。不久后,瑞蚨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皮货品种齐全质量优良,知名度极高,是当时京城乃至亚洲北部皮货精品的大宗供应商之一。
9、大悦·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乾隆三年,即250余岁历史悠久。当乾隆帝微服私访途经此地,当晚只有这家酒铺亮灯营业,被皇帝所称赞并题写匾额,从此得到了盛况。而今,大悦·都一处依旧保留着那份古意盎然,又加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让这一百余岁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10,广德楼戏园
广德楼戏院创建于1796 年,有着近200 年悠久演艺史,为当时剧坛颇具影响力的剧场之一,如程长庚等众多传奇人物曾在此登台表演。此古朴建筑群虽历经沧桑却依旧保留着原有的风貌,不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还承载着无数演员们奋斗成才的故事,是研究中国戏曲史及考察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