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骠国与马的历史故事在社会中的传承

在遥远的古代,骠国(?-832)是一片繁荣昌盛的佛教文化古国,它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都城名为卑谬,并且拥有18个属国。中国史籍中对它的历史留下了简略记载。骠国属于藏缅系的一支,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或许是缅人的前身。在那时,文化发达,尤其擅长音乐和艺术表演。据记载,在801年,那里的一位君主雍羌甚至派遣自己的儿子带着国家乐队来到唐朝,以此作为礼物。这段历史充满了佛教元素,最终在公元832年,由于南诏的侵扰而灭亡。

简介

骠国(Pyu),又称为Kingdom of Pyu,是由缅甸人建立的一个古老国家,建都于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即今天的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附近城市卑蔑。这座城市曾被描述为一个圆形砖城,有12座门,每一道门都是160里的周长。

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被认为是藏缅系中的一个分支,而现在他们已不复存在,或许是今日缅族人的祖先。当时人们以“Pyu”这个名字命名他们的国家,这是一个种族名称。

早期文献,如《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等书籍,也提到了这座城市。在不同时间和地域,这个名字有过多种不同的称呼,比如剽、僄、缥、漂越等。但伯希和根据这些音译提出了他的考证,当指蒲甘建都以前,他们统治的是一种叫做卑蔑的地方,那时候,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特定的民族群体。

832年,当唐朝的大和六年到来时,骠国的首都遭受了来自南诏王室异牟寻引荐后者的攻击,一切一切都宣告结束。那之后,不久便衰落并最终被新的蒲甘王朝所取代,最终与当地其他民族融合起来。

与中国关系

在801年的贞元十七年期间,骠国的一位君主雍羌从异牟寻引荐之手选出了一位名叫舒难陀的人带着乐队前往成都献给唐朝皇帝。他带去了一些精美铜鼓以及十二首歌曲,其中大多数内容涉及释迦牟尼佛教经典。当他们开始演奏那些旋律时,他们使用的是海螺壳和精心镌刻的小铜鼓,这样的铜鼓与当时“南蛮”富豪拥有的相似。而为了表彰这一举动,唐德宗授予他太常卿的地位,而舒难陀则获得太仆卿这样的荣誉。此外,还有一些诗人如白居易,为此创作了《骠国乐》,并且新唐书中的传记详细记录了他们歌舞艺术的情况。而白居易还代替德宗写信赞扬那个君主:“你能够理解邻近之好,与事大之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