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满汉全席犹如古籍中的千卷长篇一道道菜肴交织成史海无垠

中国历史研究院探秘:满汉全席的盛宴与变迁

在清朝康熙帝66岁大寿之际,为庆祝此特殊日子,特设了三天六次满汉全席宴会,共计300多道佳肴。据说,这一盛宴由圣祖玄烨亲自尝试,并书写“满汉全席”二字,使其名声远播。这时期的满汉全席分为宫内和宫外两种,其中宫内仅供皇族、功臣等人享用,而宫外则是由官员主持,以招待钦差大臣。

这类盛宴中使用的器具多为铜制,有着精巧的雕刻设计。餐具上还常见到粉彩装饰,甚至有仿生瓷器模仿动物造型。此外,还有火锅作为烹饪工具,上层放菜下层以酒点火。而载水家具则采用锡制,分为内外二层,便于保温。

在清朝时期的一次典礼中,一般先吃满菜,再吃汉菜,每次更换桌面称为“翻台”。整个过程先后进行四次,更换不同的满、汉菜式,这也是后来流传至民间的一种奢华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全席逐渐演变,其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大约从早年开始,大幅度缩减至只剩108碟的小规模筵席,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筵式,如八大、八小等。在1930年代,又有所谓的大、小八大件筵式出现。

1977年11月2-3日,在香港国宾酒楼(今联邦酒楼)的努力下,为日本TBS电视台制作了一场108道菜品的完整滿漢全筵,该筵用时三个月准备完成并通过卫星直播赴日本。这一壮观场景因部分动物已经成为受保护物种,加上一些烹饪技艺失传,现在再重现已难以实现。

1983年,在广州举办的“广州名菜评比展览会”中,也曾展出过128碟美味佳肴,其中包括64碟名菜、28碟名点、28碟果品以及5碟跟料及3碟单尾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食材,不仅体现了当时饮食文化上的繁荣,也反映出了中华料理艺术独到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