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末期,随着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以及朋党之争的连绵不断,强大的唐帝国最终走向崩溃。五代十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继承了春秋战国、三国以及南北朝之后的大割据局面。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每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几乎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五代十国期间钱币种类繁多,但流传至今的数量极为稀少。
如同后梁开平年间铸造的“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或是后唐中的“天成元宝”,再到后晋的“天福元宝”和后汉中的“汉元通宝”,这些都是当时流通的一部分。而北燕则铸出了名为“应圣元宝”的钱币。
总结起来,五代十国时期货币有两大特点:首先,大额钱币盛行。相较于唐朝仅在短暂时间内发行过大额银两,一直以小型银两作为主要流通单位,而五代十国则推广使用当百或千等值的大额银两。此外,这个时代所采用的金属材料普遍是普通铁,因此铁制货币占据了大量市场,同时也反映出该时期铸造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政权更迭频繁,每个政权存在寿命都不长,因此许多此类古老货币散失殆尽,只留下极少数珍贵品成为收藏家的梦想之一。在北燕建立者刘仁恭与其子刘守光手中,他们开始进行大规模地生产并流通各式各样的硬纸片。但是在应天元年的某一刻,刘守光确立了一套新的货币体系,并产生了名为"应天"和"应圣"的大量金银合金制品。这其中,“应天”字样背后的数字通常是万,“应圣”字样背后的数字通常是拾或百。这两个版本都属于大额价值类型,用楷书体书写,是非常罕见且珍贵的地面实物,为收藏家们提供了一次难得寻觅机会。不过,由于这些遗迹残存下来并不多,它们对于研究历史学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被视作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