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往昔人云1644年,今人共识也在此。然我以为大明之死应追溯至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之逝),与南宋崖山海战后之灭亡同理。张岱言:“福王略通文墨,鲁王疏晓琴书,楚王仅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其言如剑刺心。
公元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于福建被清军擒获并遇害。国无立足之地乎?按明制皇位当归直系后裔,则桂王朱由榔乃唯一继承人。此前藩王称帝先须宣布监国,在瞿式耜、丁魁楚拥立下,朱由榔于肇庆称监国。他初显中兴风范,不设东厂,不选官婢,以博大臣欢心。不料七日间赣州失守,便是逃跑的念头占据了他的脑海,即便有忠臣劝阻,他仍决意逃往广西。在他看来,当危机临头时,最好能迅速撤退。他几天内即从梧州逃到了广西梧州,这种举动等同于将广东拱手让给清军,使得永历政权在那片土地上失去了民心。
随着对永历政权的失望,一些官员和大学士苏观生在广州提议隆武帝弟唐王朱聿鐭为监国,并且以此挡住了朱由榔称帝一步,将明年的年号更改为绍武元年。为了稳固地方势力和民心,再次返回肇庆登基称帝,并将第二年的年号更改为永历元年。这一决定引发了两个同时存在的皇室争夺,而这样的局面只能有一方存活。在两位皇帝相互攻伐半个月之后,由于双方疲惫不堪,同时清军乘机而入,最终攻破广州城,让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殉节。而朱由榔再次被迫离开肇庆“西幸”梧州,大明江山逐渐沦丧。
不久消息传来清军逼近边境,又一次使得朱由榔急忙转移到桂林才稍感安宁。然而这位缺乏主见却又果断者,还未能摆脱困境。一路南下的清军终于追上了他们,在云南遭到攻击,无奈之下飞向缅甸首都寻求庇护。但缅甸新任君莽白趁机发起咒水之难,将所有侍从及高级官员悉数杀尽。而公元1662年,他将永历父子及其眷属交予吴三桂,那一年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了这个已经无力抵抗命运的人们。大明帝国就这样画上了句点,而这条线索上的最后一个字是“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