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王更新有声兄弟成君臣在社会的演义

在秦朝的统治之下,帝权的性质虽然一致,但各个朝代的建立方式却迥异。从秦帝国的崛起看,它是长期内忧外患、强者斗争后的结果。相比之下,晋、隋、唐、宋则是在旧政权内部由大贵族或军阀通过反叛手段夺取政权。而元和清两朝,则是外部强国入侵导致中原汉族政权瓦解,从而形成了异族统治。除了汉和明两个朝代,其它所有政权都是由“匹夫起事”所创立。

汉和明这两个政治体系有着两大显著特征:首先,这两个新兴政权完全凭借自力更生打下江山,其领导人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而非其他时代统治集团内部早已确定。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前,商鞅变法已经让秦国成为列强;晋室司马氏早在曹魏时就有司马懿这样的威严存在;隋文帝在灭周前就在朝廷中掌握总揽大权;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曾经是一方军阀,并且早已自成一家。而元和清两朝,更是以完整独立的异族政权取代了中原汉族政權。

其次,在天下的未定之际,“起事”的领袖与同伙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集团,他们之间既有主从关系,也有兄弟般的情谊。这使得许多成员都拥有重要功绩、实力及资本,即所谓“功高震主”。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他们与同伴间皆处于微妙状态,不仅包括主从,还如兄弟一般,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领袖绝对力量构成了潜在挑战。

李自成以及洪秀全领导下的群体也展现出了这一特征,最终覆亡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发挥作用。当一种以汉为代表模式建立起来的国家完成了打天下的任务后,就必须面对内部豪强集团之间的斗争。在这个危机过后才能谈论其他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只有汉末及明初才会进行大规模杀戮,以除去那些可能威胁到新兴王朝稳定的势力,如韩信、高祖等异姓王。而朱元璋则更加精心策划,一步一步消除了一并参与“起义”的文武重臣,如李善长、刘基等直至临终前解决最后一个威胁人物蓝玉。

韩信的话语显示出他对于这种情况的心理状态——当对方被击败时,他会感慨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然而这种忠诚与道德情感随着权力的变化而消散。一旦涉及到巨大的力量,无论多么坚定的人都会变得犹豫不决,只要不是超凡脱俗的人类无法抵抗。如果称兄道弟意味着平等,那就是极度危险,因为这是分享成功但同时也是对绝对影响力的巨大威胁,很容易引发血流成河式的大屠杀。因此,比如曹操或者李渊这样提前确立了主从关系的情况,更简单安宁一些。此外,对于帝位来说,没有公众认可,而只有血脉相通才能共享该职位,所以任何异姓王都将被像刘邦一样铲除掉,而徐达这样的势力自然也不可能容忍。解决方法只能通过让别人的血液流尽,或将所有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彻底消除。一方面,让他人的生命失去意义,一方面努力将所有关键职能交给亲属,以此来维护家族霸业。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