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28年的元朝,泰定帝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当时,大臣燕铁木儿掌控枢密院,在大都推翻了原有政权,将武宗的儿子图帖睦尔扶上了皇位,取名为文宗,并更改年号为天历。这一变故激起了上都诸王与蒙古行省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引来了许多人的观望。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民心,文宗利用“哥哥”的形象派遣使者迎接他的兄长孛儿只斤和世瓎回大都登基。但是,这次邀请并被诸王所期待,他们认为多年来辛勤追随他应当有所回报。于是,周王(即和世瓎)于1329年的正月在和林即位,为元明宗,是为第九任皇帝。尽管如此,他选择在旧都而非京师即位,这反映出他对兄弟关系仍存疑虑。
作为新君,孛儿只斤不忘其身份,对弟弟元文宗提出建议:“你应抽空与儒家士人交往,以深究治国得失,不要荒废时间。”然而,此举仅是表面功夫,其实元明宗开始力挽狂澜,将亲信安排至要职,让元文宗感到孤立,从而激起了后者的杀意。在他们短暂相见之后——这段欢愉似乎遮掩不住彼此间潜藏的危机——仅四天后,即八月份,“暴崩”事件发生了。三十岁刚入青春巅峰、英勇无比的元明宗突然逝去,被历史记载为“天历之变”。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与权力的悲剧,一场生死较量,即便是在最亲近的人身上,也无法避免这种宿命般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