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蜀汉忠臣,深受刘备信赖。出身军旅,随刘备入蜀,与之共谋复兴汉室。屡立战功,被封为镇远将军、太守,以镇守重地汉中。其在刘备心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一次,刘备问群臣对魏延的看法,魏延答以若曹操来犯,将拒之若有偏将十万来袭,将吞之!确实,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保境安民。在六年间,即使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轻视。
建帝后,更拜为镇北将军,都前部、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再升为前军师、大将军,假节,加封南郑侯。此时,他与费瑶、郭淮合兵大胜。
然而,由于与杨仪不和,以及诸葛亮调和两人的矛盾,以防除掉他,最终导致了蜀汉最大冤案及悲剧之一。这场斗争,让我们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当诸葛亮病危时,只有杨仪等人参与秘密会议,而排除了官高爵厚的魏延,这给予了杨仪陷害的机会。当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借机陷害魏延,用欺骗手段激发他的怒火,然后指控他叛逆,并杀其三族。这背后,是不是也反映了诸葛亮为了保护自己安排的人选而牺牲了一位忠诚的臣子?
至于最后被流放的杨仪,也是因为未能得到丞相之位,而上书诽谤朝廷,最终遭此下场。而整个过程中,对魏延进行掣肘压制,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其原因,或许在于怀疑与虑患,或是为了指定继承人而清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