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自新,中国古代成语典故之一,源自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后来被广泛引用。字面意义为关上门思考自己的错误,比喻深刻反省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这个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昭帝时代,有一个名叫韩延寿的人担任左冯翊太守。在一次巡视高陵县期间,他遇见两个告状的人。其中一人指控另一个人占据了他的耕地,而另一人则坚称那块土地在他父母生前就已经分给了他。
这件事情对韩延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感到非常内疚地说:“作为一郡之长,我应该教化百姓,却让他们之间发生争执,这不仅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使得贤人和孝子蒙羞。这一切责任都落在我身上,我必须辞职让位给有才能的人。”
当天,韩延寿推说自己病倒,不再处理公务,并独自一人躲在馆舍的一个房间里,将门锁上开始深思自己的错误(闭门思过)。告状的两兄弟知道了韩延寿的情况,他们悲痛欲绝地流着泪水赤身裸体地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认错。
看到兄弟俩已经醒悟并决心改变过去的行为,韓延壽才稍微放下了一些忧愁;但从这件事中,他看到了作为太守自己未能尽到职责的失误,也只能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