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历史,太古之民独龙族又是怎样的存在?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这个“神秘的河谷”以其丰富多彩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吸引着人们前来探索。这里春季牧场芳草鲜美,夏日杜鹃争艳秋风红叶满枝冬雪皑皑;无论何时,都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观等待发现。
历经岁月沧桑,新中国成立之前,独龙族的人数仅剩二千多人,但他们依然坚持传承自己的语言、习俗,以坚韧不拔的心性书写了自己独立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要到达这个民族聚居地并不容易,一路上需要翻越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并跨过澜沧江和怒江,最终抵达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小道。
2003年7月,三江并流中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独龙江流域。这片区域不仅是南北动植物交汇处,也是第四纪冰川后存活古原生物保存地之一。而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世居于此的独龙族人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解放前,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和社会结构特点,使得他们保持了原始社会末期家族公社特征。在父系家族公社中,每个家庭都是由一个祖先及其直系后代组成,他们通过物易物进行交换,而男女间只有简单分工。纹面这一习俗也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标志,在少女十三四岁时会进行刺绣,然后涂上植物汁留下蓝色图案。
一年一度的大型节庆活动“卡雀哇”或“德里哇”,是一个展示勇敢、强悍、热情和自强精神的地方,其中还有剽牛祭天的情节。神话故事如《大蚂蚁把天地分开》、《嘎美嘎莎造人》等,不但反映了生活斗争图景,还歌颂了祖先在征服大自然中的英雄气概。
唱歌对调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直接再现,对调几乎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可以体验原始溜索与藤桥,将成为现代游人的惊险体验;飞瀑流泉、高山峡谷也将提供寻求刺激者的去处;而那些洞穴遗址则为寻古探幽者提供诱人场所。此外,“剽牛祭天”等原始风俗也将成为徒步探险科考者的理想目的地。在1999年9月9日,当通车实现封闭转变开放以来,这里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