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残忍了简直如同古籍中所言的罄竹难书让人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罄竹难书:隋末民变与李渊的权术》

在那段历史的深渊中,隋炀帝杨广统治下的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如同燎原之火,不断蔓延。李渊,在太原起兵后,一心向隋军进攻,他既担忧突厥的力量会成为他好事破坏者,又希望借助他们的悍马,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听从周围人的建议,与突厥始毕可汗谈和,最终达成了一个条件:若能攻入长安,则民众土地归于唐,而金玉缯帛则归于突厥。

为了争取人心,李渊不仅大开粮仓救济灾民,还乘机招募义兵。但这些义兵却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严格检阅和练习,所以率领他们上阵打仗极为艰苦。此时,在河南省东部,那个名为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其势力强盛无比,并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意味着,即使用完南山上的所有竹子也无法写完隋炀帝的一切罪状;即使将东海的大浪都倒出来,也洗刷不了他的罪恶。以后,这样的形容词用来形容罪状繁多、写不完,便被称作“罄竹难书”。

这篇文章一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每个人都争相传阅,使得李密声望更是空前。他所领导的人们,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请愿让李密登基做皇帝。不过,尽管如此,对于洛阳城尚未攻克的事实,不少人认为急功近利是不明智之举。

面对这样的局面,正欲平息事态发展的是另一方——即将崛起的新一代统治者——李渊。他想通过拉拢已经声望极高且拥有强大力量的人物——李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当他提出要求时,却又遭到了拒绝。当时的情景就像是两只鹬蚌相争,让旁观者看似悠然自得其实暗藏玄机。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最终坐收其利而已。

这个过程中,有一次温大雅被派去给予回应。在信件中,他巧妙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天生万民,当今能为司牧者,无外乎你一人。”这样的言辞让对方相信了他的诚意,从此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与信任。这便是如何利用文笔来塑造人心,用文字编织出时代的一幅幅画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