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帮助宋国,与楚国在今天的山东淄县南城淄交战。尽管从实力上看楚军占据优势,但晋文公依然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对策。狐偃建议利用欺诈手段来应对强大的楚军。当时,另一位大臣雍季被征询意见后,对此方案持保留态度。他以“竭泽而渔”和“焚蔽而田”为喻指出,虽然短期内这样做能获得成功,但长远来看会导致资源枯竭,最终一无所获。他认为,这种诈骗式的策略并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没有更好的打败楚军的方法,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计谋。在城濮之战中,假装遵守之前与楚庄王许下的诺言,不断后撤,以此吸引敌人的追击并选择合适的地形进行反击。而楚军因误解晋文公胆小,没有与其正面交战,最终遭到了惨败。
这个故事最终演变成了一句成语“竭泽而渔”,用来比喻短视地使用某种手段取得暂时成功,但却损害了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