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探究竭泽而渔典故在社会中的应用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楚军实力雄厚,而晋文公则面对着劣势。就在这紧要关头,他向自己的舅舅狐偃求谋。他问道:“面对如此众多的楚兵,我这支弱小的军队该如何取胜?”狐偃建议使用欺诈战术来应对。

然而,在征询另一位大臣雍季意见后,雍季却持有不同看法。他以“竭泽而渔”和“焚蔽而田”的比喻警告说:“虽然目前可以通过欺骗手段取得短暂的成功,但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将导致失败。像这样干掉了池塘里的水,只能现在捉到鱼;烧光了森林,只能现在打猎。但到了明年,那些鱼儿和野兽恐怕都消失无踪。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他强调,重复使用这种欺骗手段只会带来灾难。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并没有更好的策略可用,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计策。他利用假装遵守自己之前与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诺言,以连续三次后撤为由,让自己占据有利地形与时间,最终击败了楚军。在那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中,楚军被彻底击溃,其领兵将领成得臣也遭到了惨败。

随着故事流传开来,“竭泽而渔”这一成语也逐渐出现,它象征着即使在当前获得成功,但长远来说这样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失败或资源枯竭。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