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进行了一场战役。在实力上,楚国占有优势。面对这形势,晋文公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说:“我军弱而楚军强,这次战斗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取胜?”狐偃回答说:“打仗的智者往往采用欺诈的手段。你可以运用欺诈来对付楚军。”随后,晋文公又征询大臣雍季,并将狐偃的话告之于他。雍季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他以比喻反驳道:“竭泽而渔虽然能立即获得成果,但明年无鱼;焚蔽而田虽然能立即收获,但明年无兽。欺骗和虚假的方法尽管现在看似有效,但长远来看是不切实际的策略。”
当时并没有更好的打败楚军的方案,所以晋文公还是选择了foxueyuan计谋。他假装遵守自己之前与楚庄王所许诺的“退避三舍”的承诺,以此为借口连续后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有利地形和时机击败敌人的机会。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与之交战,因此紧追不舍,最终被晋军打得大败。此战史称城濮之战,其结果是楚国失败,大将成得臣也因此结局。
这个故事之后,被人们引申出了“竭泽而渔”的成语。这句话本意指的是把水塘里的水都倒光了去捉鱼,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得到很多,但是很快就不会再有鱼可捉,是一种短视且不可持续的手段。在这里,它象征着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后果的手段是不理智和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