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在中华大地上,隋炀帝杨广的统治如同一场浩劫,天下纷扰,民不聊生。李渊,在太原的起义中,自任大将军,以攻破隋朝为己任。他深知突厥之强,不愿其阻挡自己的霸业,因此,他与始毕可汗进行了和谈。在这次和谈中,他们达成了协议:“若能攻入长安,则民众土地归唐,而金玉缯帛归突厥。”李渊为了赢得百姓的心,又开始开放粮仓救灾,并招募义兵。但这些义兵只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因此在战斗中付出巨大的代价。
此时,在河南东部,一位名叫李密的农民首领,其势力强大。他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这篇文章声讨了隋炀帝,其中有两句名言:“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意味着,用完南山的所有竹子来写作也无法记录下所有的罪状;用东海的水洗刷,也无法清除所有的罪恶。后来,这样的形容词就被称为“罄竹难书”,用来形容所述罪行多到不可计数。
这篇文章一经传出,便迅速传遍全国,每个人都争相阅读。李密因此声望更是蒸蒸日上,他吸引了更多反对隋朝的人物,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人共同努力。不过,李密认为要想夺取洛阳城,还需要时间。而就在这个时候,有消息说他已准备好迎接新的盟友——即将成为他的盟主——李渊。
然而,当时的情况并不简单。虽然双方都希望联盟,但他们各有各的心思。一方面,李渊并未立即答应,因为他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陷入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轻易拒绝,因为那样可能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最终,由温大雅带信给予回复,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决定继续保持联系。这封信里写道:“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者,只有你,此乃天命。”这种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使得彼此间的情感更加紧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大战。此后的关系,比之前还要紧张且微妙,就像那时空中的气息一样充满悬念,让人不得不屏住呼吸期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