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清朝的古老街巷,柳剥皮这个名字在乡里传为奇谈。同治年间,这个县城有一个名叫儒卿的男子,他以横行乡里的恶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恨他入骨髓。
一日,湖南来的才子王运来到此地,听闻民众遭受了何等苦难,便心生同情。他决定用自己的笔墨来揭露这一切。夜色良久,王运悄然贴上了一副戏剧化的春联,以柳剥皮作为对其讽刺: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形,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始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知。
第二天一早,当柳剥皮醒来时,他气得直喷白沫。这副春联如同晴光乍泄般,一语中的,将他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了每一个人眼前。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横行乡里,而是低头逃匿,不见踪影。
这则故事流传至今,如同清晨的阳光,让人们铭记那位勇于斗争、不畏强权的湖南才子王运,以及他那双锐利如刀锋的手笔。在那个充满戏剧性和历史厚重感的人间画卷中,他留下了一道道深刻而犀利的话语,为那些被压迫的声音增添了一份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