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卿京剧史论研究者与票友之称犹如中国京剧四大名旦的代表作绘声绘影地展现了艺术的精髓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苏少卿自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未能顺利展开教师生涯,他的父母坚持认为他应该从事京剧艺术。于是,他毅然辞去教师职位,前往北京深造,并得到了几位老师的资助。他在京剧界学习了三年,但因身高过高,一直未能正式登台。

1927年,苏少卿再次启程前往上海,在高亭唱片公司担任工作。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他不仅致力于演出和教学,还积极撰写戏剧评论、考证和梨园掌故文章,为多份报刊贡献了自己的见解。

1932年,由家庭工业社提供资金支持,苏少卿创办了一家名为“无敌播室”的电台节目,每晚在李树德堂电台播出三四个小时的戏曲作品,并邀请名伶参与讲授。此举成为了中国首个通过电波传播京剧教育项目。随后,他继续在沪上各大电台发声,并出版了《戏剧月刊》的十余期,还曾担任过多所高校业余京剧组织的指导者,以及自己创建的票房团体“国剧研究会”、“苏声社”。

苏少卿的一生简朴而充实,他对古玩旧书有着浓厚兴趣,每天必定花时间阅读。他还著有《大戏考》、《袖珍戏考》等书籍,以此来传承和普及戏曲文化,尤其是京剧艺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