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卷79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啥都要翻的大哥

在一个小山村里,1493年11月3日,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人物诞生了。这个人物,将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大师。十六世纪的德国,是一个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商业繁荣的地方。但这并不是全部,它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散性和割据状态,这些问题让整个国家陷入混乱。天主教会借机扩张,僧侣们无恶不作。

年轻时的路德目睹了这些,并下定决心进行宗教改革。他在父母和朋友的惊讶中加入修道院学习神学,并保持洁身自律。在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对教皇利奥十世赎罪券事件愤怒不已。这是他开始著作《九十五条论纲》的契机。当他的书籍被贴到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引起了强烈反响,无数人对其表示支持。

路德成为了全民族的象征,他拒绝了罗马天主教会多次召唤,最终导致与他们彻底决裂。他继续写作,如《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徒的自由》,这些作品否定了封建主义和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建立廉价宗教学说铺平道路。

面对这一切,人民群众更加支持他,而罗马天主教会则愈发敌视。在一次帝国会议上,被判为叛逆者,但他坚持己见,没有回头。随后,他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工作。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到了人们对圣经理解,使得普通百姓能够直接阅读圣经,从而打破了传统知识界限。

然而,在农民起义期间,路德退缩并背叛人民。他写信劝阻农民暴动,并最终成了市民阶级温和宗教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尽管恩格斯批评他出卖了市民阶级和农民运动,最终使得新兴资产阶级利用他的思想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1546年2月,路德在出生地艾斯勒本去世,但他的遗产仍然深远。在西欧各国中,他结束了一种封建神权统治,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思想武器。而恩格斯认为,即便有争议,路德还是那个时代巨人,不容忽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