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驾崩后,沃丁继位成为商朝的第五任君主。尽管他在位时间比父亲短,但沃丁依旧采纳伊尹的节用宽民政策,并且仿效汤法,以警示自己。此外,还有《沃丁》一书流传下来,旨在传承先辈之道,以德治国。
太甲十二年(前1564年),商王朝的第五任君主太甲去世于宫中,他的儿子绚即位称帝,号为沃丁。在戊午年(前1563年)被尊称为沃年的开始。绚继位后继续维持都城位于郑亳。他委任咎单担任卿士并拜为右相。咎单曾在商汤时代担任司空,并编撰了《明居》,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法。
在咎单辅佐下,沃丁继续实施先王制定的治国方针,以仁德统治天下,用法律约束犯罪,使四海之内臣服于他的统治,每个诸侯国如期向中央进贡,大众也顺从国家安排和调动,从而保持了社会秩序良好。
《初学记》引述《帝王世纪》记载:“沃丁八年,伊尹卒,大雾三日。”然而,这段引文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因为根据战国时期史书记载,《竹书纪年》显示此时伊尹已经逝世二十余年,所以“伊尹卒,大雾三日”这一说法不可能成立。此外,由于伊尹曾篡夺权力七年的历史,与沃丁父子的恩怨情仇,这样的记载显然是为了迎合封建王朝需要而编造的人为伪史。
《帝王世纪》由西晋学者皇甫谧所著,其书早已散失,我们无法核实真伪。而《初学记》的内容则值得怀疑。这两部作品中的某些描述可能存在误解或误传。
实际上,《竹书纪年》记录的是:“(沃丁)八年,祠保衡。”这里指的是,在公元前1556年的乙丑岁月里,即商王朝的一种仪式性活动——专门修建了一座名叫“保衡祠”的建筑物,为表彰功臣和体现今 王对国家利益考虑与对功臣的大度胸怀。这一记录更接近事实,更符合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