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襄樊之战关羽对手多样为何功败利长

三国时期,公元219年,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这场战争中,关羽以水淹七军的策略重创曹魏,将威力扩展至华夏。然而,他最终在吕蒙的白衣渡江和潘璋的追击下败走麦城,最终遭到了东吴的俘杀。

在同一年的建安二十四年,对蜀汉和刘备来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一年:5月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从此东西两川连成一片;6月刘封和孟达攻占东三郡;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进攻曹操控制下的襄阳和樊城,曹仁被击败;8月关羽成功实施水淹七军计划,让前来支援曹仁的于禁投降并且庞德被杀害;9月关羽围困樊城与襄阳,使得胡修、傅方等人向他投降。

这些连续的胜利让当时许都以南民间纷乱四起,如果这时候关羽能顺利拿下襄阳和樊城,那对曹操将是极其不利,因此他提议迁都,并非空谈,而是因为失去这些地盘后,宛城便成为下一个目标,而宛城正北是洛阳偏北则是许都。这种局面让诸葛亮隆中对中的策略显得尤为明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自然会迎接他的到来,以箪食壶浆相待。这也就意味着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但一切都戛然而止。

如果襄阳与樊城落入关羽手中,不仅损害了曹氏家族,也会使孙权感到不安,因为这样做会阻碍孙权得到荆州。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孙权秘密联络曹操共同出兵偷袭荆州,在糜芳及傅士仁献城投降后,吕蒙及陆逊迅速获得南郡,再次由宜都太守樊友放弃宜都不战而逃,最终整个荆州关键地区落入孙权掌握。

匆忙撤退至临沮方向突围的是已经58岁高龄的关羽,但在得知失守的情况后,他未能等到援军,便决定强行突围,被潘璋部下的马忠擒获,并最终被孙权处死。一代英雄自此西去。

赤兔宝马作为历史上的名马,一路走来见证了多个时代,它曾经属于董卓,由他送给吕布,大约是在公元190年。而到公元219年,其年龄已超过30岁,是老马阶段。赤兔马最初可能是在黄金年龄段,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如同老人的生命历程,如其主人一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一些辉煌记忆,即便它再神骏,也早已过往巅峰期,只剩余衰老痕迹。

红衣良驴虽然衰老,却拥有无数光辉瞬间:三英战吕布时,有功劳;濮阳大战中的典韦许褚六人包围吕布也有功绩;白马斩颜良也有赤兔马功劳;延津斩文丑还有它功劳。此外,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以及长沙之役皆有所贡献。

最后,当他们分别离开这个世界时,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关于他们传奇故事,而不是遗憾或悲伤。这就是那位武圣、一代名帅——關漢卿最後一次闪耀。他虽败犧荣誉仍然完好,无愧为“武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