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因瓜分世界殖民地不均而爆发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全球性的冲突历时四年三个月,波及欧洲、非洲和亚洲,大西洋北海、地中海以及太平洋南部海域都曾经历激烈的海战。共有33个国家参与了这场战争,涉及的人口超过15亿,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灾难。
这场战争主要由两大军事集团进行:一方为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一方为德奥匈组成的同盟国集团。19世纪末期,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型,每个国家都在争夺领土和市场,以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
作为后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国,它试图重新划分世界,并与奥匈帝国结成了秘密军事联盟——《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也试图依靠德国对抗法国,但最终未能保持一致。在此背景下,俄法两国接近签订了《俄法协约》,并形成了另一股力量来抵御德意志帝国。
为了应对来自 德国内部压力,以及针对法国的情势变化,英国放弃了传统“光荣孤立”的政策,与法国接近,并签订了《英法协约》。这些动作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1907年的《英俄协约》的签署,这标志着三B铁路被调整以避免将来的冲突,从而缓解了一些紧张关系。
尽管没有明确规定军事同盟义务,《英俄协约》实际上也是为了加强掠夺殖民地并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而签订。此外,还涉及中国领土问题,对中国宗主权表示承认。这一切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冲突和角逐,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小规模事件引发,就可能迅速升级成为全面战争。
巴尔干半岛地区尤其敏感,因为这里的小规模冲突很容易扩散至更广泛范围。一系列事件包括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发生的事故,最终促使各参战双方采取行动,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武装冲突迅速升级为全面的全球性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