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宋朝文学网上读到了一段关于三位皇帝的故事,他们都曾经不想当皇帝,但最终还是被推上了龙椅。第一个是赵曙,他是宋仁宗的弟弟濮王的儿子,两度被立为皇储又两度被废储。在仁宗病逝前,没有子嗣可以继承,他只好留下遗命让赵曙登基。但赵曙生怕自己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因此屡次拒绝登基,最终在大臣们的逼迫下以装病逃避。
第二个是宋钦宗赵桓,他无奈之下被推上了皇位,但没多久徽宗就醒来了,赵桓只好捏着鼻子当起了皇帝。然而,赵桓和徽宗一样优柔寡断,对于上不利局面缺乏决断力,所以在他继位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他和父亲一起被俘虏,在异域死去。
第三个是宋朝第十三任皇帝赵扩,是宋光宗的次子。当他的父亲继位时,还健在,但是在爷爷宋孝宗病逝后,大臣们想要改立他为皇帝。不过,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唾骂,因此极力推辞。
这些故事让我思考到了宋朝对内外政策上的软弱性。大多数的君主都是优柔寡断,不敢决策,这导致国土越来越小,最终导致了国家灭亡。我不知道这样的历史会给我们今天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