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将领、泗国公。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投奔了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此后,他随朱元璋攻克了多座城池,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在处州被叛军杀害,朱元璋为其立庙祭祀,将其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高阳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进太庙。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号武庄。
耿再成早期的经历是投靠刚刚在濠州起义的朱元璋。在至正十三年的攻势中,他与朱元璋共同夺取了泗州和滁州。他的一系列战役显示了他的英勇和卓越指挥能力,如瓦梁垒之战,在那场战斗中他诱敌大败,并俘获大量马匹,为后续战争赢得了关键的优势。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担任镇抚官,与朱元璋渡江征讨,一路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并因功升任行枢密院判官。他还曾负责前线作战,对抗着不断侵扰边境的蒙古军队。在至正十八年的黄龙山之役中,他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并最终攻破金华府。
然而,在至正二十二年的某个寒冷的月份,当时距他去世仅一年的时候,苗族降将李佑之发动叛乱并杀死胡大海,这导致耿再成孤身一人带领少数士兵去对抗叛军,最终不幸被刺客所杀。尽管如此,他临终前仍保持着高昂的情绪和决心,不断地骂绝,而这也成为后来人们评价他的英雄事迹的一部分。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持军严,士卒出入民间,无所捐。”廖永安等人虽未能完成所有任务,但他们的事业却得到广泛赞誉,他们“竹帛烂然”,即获得极高的地位荣耀。而那些只完成了一些任务的人则“犹幸”。
总体而言,以耿再成为代表的一批忠诚支持者对于建立明朝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保卫了许多关键地区,还确保了南方各地稳定,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