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夜以继日的繁忙,奏折不断地从前线送来,不是说这里被人背后捅了一刀,就是说那里遭受了打击。久而久之,这让咸丰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他不再那么敢于相信自己能够赢得战争,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湘潭大捷开启了庆祝的声音,然后是岳州、城陵矶和武昌的捷报接踵而至,让人感到应接不暇。那一刻,就像是经过了一千年倒霉,眼看着就要转运。
尽管曾国藩在出任时有明确表示守孝期间不会接受奖励或升职,但咸丰仍然授予他署理湖北巡抚一职,并赏戴花翎。然而仅仅七天后,咸豊又急匆匆地收回了这一任命。这一切发生在一次与军机章京彭蕴章的谈话之后,该军机章京并非军机大臣,而是一名负责文书工作的人员,他们帮助军机大臣处理一些琐事。
彭蕴章的一句话“曾国藩不过是前礼部侍郎,一介平民罢了。他能在乡间聚集万人,如同国家之患。”让咸丰皇帝脸色大变,他沉默良久。这可能源于“满汉藩篱”的心理,即一个汉臣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满族统治者来说,是个潜在威胁。但实际上,有时候忌惮往往不基于出身,而是基于个人能力和形势所迫。
历史上,如鳌拜(满八旗)和年羹尧(汉八旗),他们下场都比岳钟琪更惨烈,因为他们的手中握有兵权,被信任重用。在咸丰眼中,曾国藩与江忠源虽都是湘军将领,但两人不同:江忠源主要是一名武将,其任务就是打仗;而曾国藩则有领导一方的作用,他凭借赤手空拳建立起湘军,又怎会轻易得到信任?如果让他长期掌控湖北,还能保证他不会像曾秀全那样黄袍加身?
由于内乱频繁,要防止有人趁乱篡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咸丰对曾国藩持有一种防范心理,这种心理持续存在很长时间,也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