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克鲁斯监制并主演的《刺杀希特勒》将在内地上演。阿汤哥在片中扮演男主角克劳斯·格拉夫·冯·施陶芬贝格,其独眼造型分外惹眼。在1944年7月20日,本是纷乱的二战当中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就在这一天,“独眼英雄”施陶芬贝格对他的元首希特勒实施了刺杀行动。倘若历史可以假设,二战的历史或许会因此改变。但是,虽然头发被烧焦、耳膜被震坏、两腿被灼伤,裤子被撕成碎片……希特勒却侥幸活了下来。在中国人眼中,施陶芬贝格的命运似乎与当年的荆轲一样悲壮。但要对他作出最终的历史评价却让人为难。
文/赵海建
1944年初夏,苏联红军逼近德军老巢,而盟军亦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纳粹德国彻底失败的结局已是无可挽回,内部出现了企图推翻希特勒、成立新政府及与美英议和秘密组织,他们制定出了代号为“瓦尔基里计划”的行动计划。施陶芬贝格上校成为这个组织中的核心人物。
1944年1月底,在东部前线作战受伤22岁德国陆军中尉艾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突然接到一封电报,当他返回部队后,他发现这封电报是由施陶芬贝格发出的。
带着定时炸弹去见希特勒
施陶芬贝格对克莱斯特面授机宜:德军即将改用新军服,一批样品已经生产出来,而军工厂决定找个时间请官兵试穿,让希特勒检阅。而试穿士兵之中的一人便是克莱斯特。他决定着手进行策划和准备,并反复练习用残剩的手指安装操控英国制定的时炸弹。
1944年6月,由于他的努力,他终于被提升为弗洛姆将军参谋长,这个位置使得他能够经常与希特勒进行接触。他决心着手进行策划和准备,并反复练习用残剩的手指安装操控英国制定的时炸弹。
第二次机会是在7月15日,但是由于其他重要人物不在场,他决定启动炸弹装置。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即使只有一个人的会议室也要执行计划。不过,当他返回会议室时,只有一个助理仍然留下了一张纸条,对于所有未能完成的事项表示遗憾,然后离开房间打电话通知伙伴,但他们都无法理解他的意图,因为只有一位高级官员出席而不是预期中的三位最高领导人(包括总理戈林)。
7月19日早晨,与其他两人相比,该事件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标志着战争走向尾声的一个转折点。此刻,一切看似尽在掌握之中。一种沉静的心情笼罩了整个国家,它们仿佛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都意味着结束——但不是那样的结束。
然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是一场胜利庆祝,而是一场悲剧性的告别。
随后几天里,一系列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发生:
为了纪念墨索里尼访问柏林,将举行特别会议。
希特勒变得更加神秘兮兮,有些人甚至怀疑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名字。
在一次意外事件之后,被俘虏的大量党卫队成员开始逃跑,他们通常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捕捉到的,他们会遭受极刑。
这些都是暗示性的迹象,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波动,它们传递了一种超越语言界限的声音,那是一个不祥而又熟悉的声音,那声音来自过去,也来自未来。那就是我们共同创造出来的地球上的另一种语言,我们称之为恐惧,不仅仅因为它可能导致我们的毁灭,而且因为它可能阻止我们看见那些真正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东西——爱、希望以及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