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在后宫自然环境下的饮食规矩以及吃剩饭菜的处理方法

清朝皇帝在后宫的自然环境下,遵循着特定的饮食规矩。每天,只吃两顿正餐,即早膳和晚膳,时间分别为早上六点至八点半和十二点至下午两点。在夏秋季节,这两个时间会提前一个小时。除了这两顿正餐,每人还可以加一顿小吃,但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会随时传人送上。

按照清宫的规定,宫中的膳食由内务府和光禄寺负责。御茶膳房是负责皇帝日常饮食的地方,它包括了膳房、茶房和清茶房,每个部门都有严格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

每天的膳单都是由御茶膳房官员开列出来,然后经内务府主管大臣审阅、备案才能烹饪制作。皇帝用餐地点不固定,大多在寝宫的东、西间或办事场所。

用餐时,有严格的规则:东西两边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间南门,因为这是给皇帝留用的空间。而太监们则手捧红色漆盒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迅速端上桌子,然后退下,不留无关人员。这时候,四名太监垂手立于皇帝身后,一名年长的侍膳太监站在一旁,为皇帝布菜。

所有菜肴在入座之前,都要先经过试毒牌检验,以防止有毒或者变质。此外,还有专门的人尝试各道菜,看是否可口,再将喜欢吃的一些菜点盛到碗中供皇帝享用。由于这些规矩非常严格,所以即使是最美味的饭菜,也只能让皇帝尝几口而已。

如果某道菜被认为很好,那么它就会被放到几案上,由太监带去赏赐给其他官员或妃嫔。不过,这种赏赐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不能连续三次赏赐同一道佳肴,这叫做“传膳不劝膳”。

整个过程中,无论何种情况,任何有关个人喜好或者具体品味的事情都不允许记录下来,即便是最细微的小事情,也必须保持神秘与不可预测性。不仅如此,即使是最高级别的人物,如妃嫔等,也不能轻易地陪同使用高级厨师准备好的美食,更别说普通臣子了。

对于音乐方面,用餐时也有相应的情景,在《周礼》中记载过这种习惯,现在则更换为较轻松的声音,以助兴致。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要遵守那些千年的家规,而这些家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绝对不可触碰之物。

Similar Posts